數碼科技

為什么有銀行貸款,有些人會選擇網上貸款?

dai'kdaik

這是之前一個朋友的疑問,結餘轉戶也可能是很多人的疑惑!尤其是經常借網貸的客戶——讓他提供一些資料,或者問幾個問題,或者再等一會兒,他會不耐煩,覺得你太麻煩!

早前,沒有中國互聯網的時候,有的人甚至可能我們了解或經曆過,想要進行貸款公司必須根據本人到銀行服務網點當面提出申請。提供學習各種紙制材料、證明,來回跑幾趟,反複折騰個把月,最後一個可能就是告訴你沒通過......那時候,小微企業或個人要貸款是真的難!

後來放開了金融政策,網上借錢大批小額貸款公司率先通過互聯網實現了網上貸款業務,並以 Internet + 、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等金融技術為支撐,大大簡化了貸款流程,提高了貸款效率;

後來面對壓力,銀行不得不改變,也向網絡化、移動化發展,推出基於互聯網的網貸產品,基本達到了網貸的效果,在手機上點幾下就能到賬。

例如: 投資閃貸、輕大任意貸款、中信貸秒、電子秒等。不幸的是,由於銀行之間仍然相互隔離,他們的網上產品主要針對自己的客戶,而且進入門檻高於網上貸款,可獲得性不高,導致人們感覺不強。

客觀地講:

有了科技的加持,銀行貸款的流程和手續比早先有了很大的優化;

但也得承認,銀行進行貸款公司整體上確實還沒有可以達到通過互聯網小貸那樣的體驗感;

我認為深層次的原因可能在於: 商業銀行“安全第一”的基因 VS 網上借貸機構“用戶體驗第一”的基因差異;

商業銀行"金融+科技" VS網貸機構"科技+金融"雖然做的是同樣的業務,但是出身不同,這種骨子裏的差異是無法快速改變的。

網上借貸既快捷又簡單,但你是否曾經想過:

為什么它能做得這么快?是閉眼放貸嗎?

它不發展需要風控審核嗎,它不只是怕你借了不還嗎

除了上面提到的基因差異,我認為還有兩個其他原因:

1、網貸額度普遍較低

一方面,網貸以小額為主,絕大多數單筆貸款都在幾千,最多幾萬元。比如:小額貸款,2019年平均貸款只有8000元;借款人為了這個錢違約顯然是不劃算的;而且即使違約,對放貸機構的損失也相對較小,容忍度更高;

另一方面,在借貸策略上,網貸機構更多地遵循“高利率覆蓋高風險”的原則,只要賺取的利息能夠覆蓋不良貸款的風險,就能夠持續下去。

銀行貸款很多,幾十萬甚至幾十萬;更高的額度會對借款人產生更大的違約沖動;一旦借款人違約,銀行的損失遠大於網貸機構。利率方面,銀行相對網貸利率更低,網貸機構的放貸策略很難複制。

2、網貸機構發展已經提前掌握了你的大量研究數據管理信息

例如,最常用的花、借、小額貸款,依靠支付寶、微信已經掌握了你很多的信息:

基本信息(實名認證、資產、好友)

業務資料(業務訂單、收支)

使用信息(每天使用什么功能,去了哪裏,生成了什么記錄)......

網貸機構發展已經擁有了大量個人信息數據(要不馬爸爸怎么敢說是一家企業數據分析公司);

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綜合分析,將對感興趣的客戶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和判斷;

甚至可以提前授予相應的額度和利率;需要的時候可以直接取現。

未來,隨著金融技術的不斷發展,貸款將更加網絡化、自動化,將越來越簡單快捷,但也可以肯定,對借款人的整體要求將會更高。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