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斯頓大學(aston uni)作為英國頂尖的商科與工程學府,培養了無數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從金融巨頭到科技新創,阿斯頓校友的足跡遍佈全球。例如,知名投資銀行高盛的亞太區副總裁張偉明,便是阿斯頓商學院的畢業生。他在訪談中提到:「阿斯頓的課程設計緊貼業界需求,尤其是案例分析與實習機會,讓我畢業後能快速適應職場節奏。」
此外,校友網絡中也不乏跨領域佼佼者。如現任香港科技園首席營運總監的陳嘉怡,同時擁有阿斯頓大學管理學碩士及ucb warwick的雙學位。她分享:「兩校資源的結合,讓我能在供應鏈管理與創新科技間找到獨特定位。」而選擇攻讀澳洲碩士的校友王振邦則認為,阿斯頓的國際化視野為後續深造打下堅實基礎。
初抵英國的文化衝擊是許多校友的共同記憶。現任倫敦德勤審計經理的黃曉琳回憶:「第一週在超市連雞蛋尺寸都要猶豫半天,但學校的Buddy Programme配對當地學伴,兩週內就帶我摸透伯明罕生活竅門。」她特別提到阿斯頓學生會每週舉辦的「Global Café」,透過語言交換與各國學生建立深厚友誼。
在學術適應方面,校友們強調預習的重要性。工程系畢業的劉家豪分享:「教授通常提前72小時上傳講義,我養成週末研讀下週材料的習慣,課堂參與度明顯提升。」校內資源如24小時開放的圖書館、專業寫作輔導中心(Academic Writing Centre)也廣受好評。值得一提的是,約15%校友會利用與UCB Warwick的跨校選課制度,擴展專業視野。
| 項目 | 建議時間分配 |
|---|---|
| 課業研讀 | 每學分2-3小時/週 |
| 社團活動 | 6-8小時/週 |
| 實習求職 | 密集期20小時/週 |
在英國求職的關鍵,多數校友首推「實習轉正」策略。現任巴克萊銀行分析師的李文軒透露:「透過學校Career Fair拿到PwC暑期實習,畢業前半年就獲return offer。」阿斯頓獨特的「Professional Placement Year」制度,讓學生有機會在勞斯萊斯、IBM等企業帶薪實習12個月,據統計參與者畢業起薪平均高出27%。
人脈經營同樣重要。校友會定期在香港舉辦產業論壇,去年更邀請澳洲碩士畢業的學長姐分享亞太區就業趨勢。深圳騰訊HR主管馬克建議:「LinkedIn上主動聯繫同系畢業生,80%校友願意提供內推機會。」值得注意的是,約34%校友選擇畢業後先取得PSW簽證累積海外經驗,再返港發展。
留學前的準備絕不僅限於語言考試。現任香港匯豐副總裁的校友周安妮強調:「提前研究專業認證要求,像CFA對學分有特定規範,最好入學就規劃選課。」她建議攜帶3-5套正式套裝,因英國訂製價格高昂且耗時。此外,70%校友推薦預先建立LinkedIn檔案,關注目標企業的校招動態。
留學期間則要把握「三個主動」:主動約談課程導師(每學期至少1次)、主動參加企業講座(阿斯頓年均舉辦80+場)、主動申請創新競賽(如校內Aston Enterprise Challenge)。曾獲冠軍的創業家趙明哲表示:「評審多是當地投資人,表現優異可直接獲孵化器邀請。」
畢業生自動成為Aston Alumni Association成員,可透過官網登錄專屬平台。該系統具備職缺內推功能,去年成功促成189個跨國就業案例。香港分會會長梁志傑說明:「我們每季舉辦『行業之夜』,近期金融科技場次吸引70+校友參與,包括3位澳洲碩士背景的區塊鏈專家。」
校友資源的運用講究策略。建議新生入學即參加「Mentor-Mentee」計劃,目前有超過200位資深校友擔任導師。深圳華為技術總監張瑞峰分享:「我的導師引薦我認識供應鏈部門主管,這層關係在後來競標專案時發揮關鍵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校友證可終身使用圖書館資源,對於持續進修者極具價值。
| 服務項目 | 基礎會員 | 進階會員(年費£50) |
|---|---|---|
| 職缺資料庫 | ✓ | ✓ |
| 企業參訪 | × | 每年4次 |
| 1對1職涯諮詢 | 每年1次 | 不限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