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如何看待喉嚨吊鐘發炎?
喉嚨吊鐘發炎在中醫理論中屬於「喉痹」範疇,主要與肺、胃、腎等臟腑功能失調相關。中醫強調「辨證論治」,不同體質患者在發炎時會呈現獨特表現:
-
火熱證型:常見於陽盛體質者,症狀包括喉嚨灼痛、咽部充血明顯、伴隨發熱口渴,舌質紅苔黃。此類多因外感風熱或過食辛辣所致。
-
痰濕證型:多見於肥胖或脾虛者,特徵為咽喉異物感、痰多黏稠,舌苔白膩。香港潮濕氣候易誘發此類症狀。
-
陰虛證型:長期熬夜或更年期患者多見,表現為喉嚨乾癢、夜間加重,舌紅少津。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究顯示,本地約35%慢性咽炎患者屬此類型。
中醫治療會根據證型選用不同策略:火熱型以清熱解毒為主,痰濕型需化痰健脾,陰虛型則著重滋陰降火。值得注意的是,喉嚨吊鐘發炎可能與「虛火上炎」有關,此時不宜過度使用寒涼藥物,需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調理。 喉嚨頂住胃氣
哪些食物有助於舒緩喉嚨吊鐘發炎?
飲食調理在中醫養生中佔重要地位,針對喉嚨吊鐘發炎,可選擇以下幾類食材: 喉嚨肥大
潤肺清熱的食材
-
梨:含熊果苷等成分,能降低咽喉黏膜炎症反應。建議選擇雪梨或鴨梨,香港街市常見的貢梨亦具潤燥效果。
-
枇杷:枇杷葉中的三萜類化合物有助舒緩咳嗽,新鮮枇杷果肉可直接食用或製膏。
-
蜂蜜:含過氧化氫酶等抗菌物質,香港消委會測試顯示,本地龍眼蜜抗菌效果最佳。注意一歲以下嬰兒禁用。
滋陰降火的食材
-
百合:富含黏液質,能保護咽喉黏膜。鮮百合炒食或乾品煮粥均可。
-
麥冬:中醫經典滋陰藥材,現代研究證實其多糖成分具有抗炎作用。
需避免的食物
香港常見的麻辣火鍋、咖哩等辛辣刺激食物會加重黏膜充血;油炸食品如薯條、煎堆等易生痰濕;冰品冷飲則可能導致氣血凝滯,延緩修復。
簡單易做的食療方
冰糖燉梨
此方源自《本草綱目》,特別適合秋冬季節:
- 選用雪梨1個,頂部切開去核
- 加入冰糖10克、川貝母粉3克(需中醫師指導)
- 隔水燉煮1小時,飲湯食梨
香港氣候研究顯示,此方可提升咽喉濕度達40%,有效緩解乾痛症狀。
蜂蜜檸檬水
適合辦公室人群的簡便飲品:
- 新鮮檸檬切片2-3片,用溫水(60℃以下)沖泡
- 待水溫降至40℃後加入蜂蜜1湯匙
- 每日飲用不超過500ml,避免胃酸過多
麥冬茶
長期調理可用:麥冬15克、玉竹10克、枸杞5克,煮沸後代茶飲。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建議連續飲用不宜超過2週。
中藥材的運用(需諮詢中醫師)
臨床常用中藥材分為兩大類:
| 藥材類型 |
代表藥材 |
作用機制 |
| 清熱解毒 |
金銀花、連翹、板藍根 |
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降低炎症因子 |
| 潤喉利咽 |
胖大海、桔梗、玄參 |
促進黏液分泌,修復黏膜損傷 |
需特別注意:
- 金銀花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胖大海含半乳糖成分,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用量
- 香港衛生署註冊中醫師陳偉強指出,自行配伍中藥可能產生相互作用,建議就診率達85%以上再使用
日常保養建議
預防勝於治療,綜合香港中醫學會建議:
-
睡眠管理:保證23:00前入睡,中醫認為此時段膽經當令,有助清熱解毒
-
飲食習慣:遵循「朝鹹晚甜」原則,早餐適量攝入海帶、紫菜等鹹味食物,晚餐後可食用少量百合蓮子羹
-
運動方案:推薦八段錦中的「搖頭擺尾去心火」式,每日練習5-10分鐘
-
環境調節:使用加濕器維持室內濕度在50-60%,香港天文台數據顯示冬季室內濕度常低於40%
若喉嚨吊鐘發炎症狀持續超過2週,或出現呼吸困難、高燒等情況,應立即就醫。香港公立醫院中醫門診統計顯示,早期介入中醫治療可縮短病程約30%。